范瑞华


    “破术归理”是研究中国画发展,求得新的绘画艺术形式与新的绘画表现技法所应该遵守的艺术创新法则。
     以中国太极整体思维认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其中所具备的理论是完整的全面的。研究中国历代流传于世的古代画论,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发展在隋唐之前,就一直重视“理”的研究,并且将其运用到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之中;唐代至宋代,古代画家又相继吸收了佛家思想,这就更加丰富了中国画“理”的完整性。然而,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代画家们对中国画艺术思维中“意象”的偏执认识与错误理解,忽视了对中国画艺术思维中本应存在的“象意”及“悟象”思维的深入研究,从而导致了中国画的发展一直未脱离“意象”的艺术思维,并且,错误地认为中国画艺术不存在其他思维形式。这就造成了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技法的发展,也在这种片面的艺术思维指导下单一地发展,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形成了固定的所谓传统模式,而且也将大多数中国画家错误地引向了只在单一的“意象”思维中寻求绘画技法,即:“术”的变化。
     这种单纯地在“意象”思维模式中进行“术”的研究,忽视了对太极整体思维包含的全部理论做同步地研究,因此使中国画的艺术思维局限在一个特定艺术思维框架之中,必然导致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局限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中国画发展至今出现了艺术思维的枯竭。
     研究中国太极整体思维可以认识到,中国画的发展理论实际上存在着三种思维形式,这三种思维形式既可以独立,又可以结合,也可以同步运用,是中国画艺术成长土壤中原本就存在的理论,与此同时,还有佛学与儒学之理对其补充完善,这些是构成中国画发展的根本之“理”。如果失去这些传统哲学或者抛弃这些传统哲学,中国画的发展也只能走向借鉴西方或者抄袭西方的道路,这对中国画的发展来讲不但是一种悲哀,而且也暴露出了当今许多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的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匮乏和浅薄。
     对中国画艺术整体思维的忽视,形成了今人沉醉于对“术”的执著,这种执著所带来的弊病就是:很难再产生出具有理论支柱的创造思维,因此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形成一种完善的艺术体系,或产生出具有理论基础的绘画艺术风格。
     笔者在研究了中国画艺术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后,可以断定: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不但未走向穷途末路,而且还有许多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并未得到全面展示,正等待着有才华的画家们为之努力创作开发。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破其执著于“术”的观念,回归于中国画艺术之“理”的认识之上才能达到推陈出新。
     “破术”并不意味着不要“术”,或者全盘否定原有的“术”。千百年来,中国画在单一的“意象”思维指导下,经过历代画家的努力,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斑斓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技法,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这是不容抹煞的历史事实。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提出“破”呢?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不将这个问题解决好,就很难谈到“归理”的问题,更谈不上在“理”的基础上达到新“术”的建立。所谓“破术”,破的是自宋元之后画家执著于对固有“意象”之“术”的观念,以及单纯求助于“术”的偏见,这是“破术”的根本。所谓“归理”就是研究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本原之理,在本原理论基础之上,全面认识中国画艺术之“理”,创立出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新形式、新技法,即:中国画艺术的新“术”。因此,“归理”不是归执著于“术”中求“术”之“理”,而是回归于中国传统哲学之“理”。
     中国传统哲学集中体现在儒、释、道三家文化之中,其中道家“太极”思想,佛家“色空”、“中道”、“理事圆融”等思想,对中国画艺术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太极整体思想产生出的“意象”“象意”“悟象”三种艺术思维形式,是中国画艺术的根本之“理”,中国古代画家只偏重对“意象”思维表现形式的发展,导致了后人的误解,这种误解造成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失去了理论的平衡,片面地认为中国画艺术不存在其他表现形式,乃至产生了对所谓“中西结合”的又一种新的偏执。这种现象的发生,完全背离了中国画艺术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又走向了一条非理性的道路。
     以中国画艺术应具备的三种艺术思维来认识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发展理论是全面的完整的。唯有技法理论由于古人的偏执,只注重发展“意象”思维的表现技法,而对“象意”及“悟象”思维的表现技法与理论并未全面研究与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对此还有待于当今画家为之再做努力,在实践中创立出新的表现形式及新的技法,达到新“术”的诞生。
     “破术归理”所体现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中国画发展到了高级阶段需要研究的是哲学问题、“方法论”问题,并不是技法问题。有道是:“术随理变,理通则术通,理不通则术滞”。因此,所谓“破术归理”就是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本原之“理”中,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以此建立新的艺术体系。
     目前,中国美术界对中国画面临的发展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多样化”的口号,这个提法看似有理,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空洞的提法。试问“多样化”的内涵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达到“多样化”?对此并未做出具体的解释。其实所谓的“多样化”无非是要求在中西结合的观念中寻求方法,这实际是对中国画艺术发展问题又出现了一个错误的导向。事实上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从古至今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多样化”,所不同的是,这种“多样化”均来自于“意象”思维而产生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以看到,要想使中国画艺术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多样化”,首先必须解决理论问题,以太极整体思维理论看待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在“象意”及“悟象”思维中,还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未开发,何必还要孜孜求助于与中国文化迥然不同的西方呢?这实际是对自身文化不甚了解的最明显的体现。
     综上所述,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当今画家能够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重新认识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问题,认识到“术”来自于“理”,而不是来自于与什么“结合”。要想在理论上根本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必须破掉对原有“术”的执著心态,在中国画艺术理论中尚未被开发的新思维形式上寻找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国画的发展问题、艺术表现问题及技法创新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否则,面对当今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更不会产生什么新的奇迹。